根據光模塊的傳輸距離可以分為短距離傳輸的光模塊、中距離傳輸的光模塊和遠距離傳輸的光模塊;一般短距離光模塊的傳輸距離為兩公里以內,中距離光模塊的傳輸距離為十到二十公里,長距離光模塊的傳輸距離為三十公里以上。
隨著光纖網絡的不斷發展,光模塊傳輸距離從幾百米伸長至上百公里。然而,光信號在長距離傳輸過程中會變弱。許多光器件都用來解決光信號傳輸距離受限的問題,那么決定光模塊傳輸距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決定光模塊價格和傳輸距離的主要因素有光源、色散和損耗。
①光源:光模塊對光電信號進行轉化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內部的光源。光模塊中的光源一般會采用LED(發光二極管)或激光二極管。他們的質量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光信號的傳輸距離。但是激光二極管的光模塊只能進行短距離、低速率的傳輸,用于中遠距離傳輸的一般會以FD-LD激光器或DFB-LD激光器作為光源。
②色散:色散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不同頻率的光信號在傳播過程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從而到達接收端的時間也不同,導致脈沖的展寬,最終無法分辨信號值。
③損耗:損耗是光在光纖中傳輸時,由于介質的吸收散射以及泄漏導致的光能量損失,這部分能量隨著傳輸距離的增加以一定的比率耗散。
影響萬兆光模塊傳輸距離的因素有很多,以上是最主要的三個因素,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這些問題會慢慢被解決,光模塊的傳輸距離也會越來越遠。